資源為王,煤炭資源是發展新型煤化工最重要的核心要素。煤炭資源儲量和品位決定了煤化工產業鏈的戰略投資價值和路徑選擇。在“資源為王”的時代,誰能擁有資源誰就有了話語權和決策權。
我國煤炭儲量占世界的12.6%,位居第三,具備良好的煤化工發展基礎,但我國煤炭分布極其不均衡,煤炭產地集中于中西部。2011年,內蒙古、山西、陜西等三省的煤炭產量達22.7億噸,占全國的65%。逆向分布,水資源匱乏是制約新型煤化工發展的關鍵因素。除了高耗煤,煤化工項目還需耗費大量的水。一般大型煤化工項目,噸產品耗水在十噸以上。目前,國內絕大多數項目的審批都受到水資源的嚴重制約。
我國煤炭資源和水資源基本呈逆向分布。我國水資源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主要煤炭產地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全國水平的1/10。以內蒙、寧夏、陜西、山西交匯的黃河中上游為例,該地區煤炭資源富集,但約有40%位于半干旱地區,其水資源量僅占全流域24.6%,人均水資源量不足黃河流域人均水資源量的一 半。
在難以改變客觀環境的條件下,解決之道無外乎“開源節流”。國家在重點布局的煤化工基地的同時,加強當地的水資源開發和利用。
新疆、內蒙古、陜西等是中國發展新型煤化工的重點地區。根據規劃,我國將在內蒙古、陜西、山西、云南、貴州、新疆等地選擇煤種適宜、水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重點支持現代新型煤化工升級示范工程建設。
從布局上看,重點項目分布于:1)綜合示范區:主要位于新疆伊犁、新疆準東;2)其他示范項目:內蒙古(西部在鄂爾多斯,東部在興安盟)、陜西(榆林地區)、山西(晉北、晉中和晉東)、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安徽(淮南、淮北)、云南、貴州等地。
新疆煤炭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很大,特別是伊犁和準東,既有煤又有水,成為新型煤化工的熱點地區;陜西、內蒙、寧夏等地受煤價影響,煤化工發展有較強針對性,重點發展煤制烯烴等競爭力較強的產業。
從技術路徑上看,如前所述,綜合技術成熟度、經濟性、市場空間、能源轉換效率等因素,新型煤化工的發展前景排序為:煤制天然氣>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煤制油;主要指標比較:1)能源轉換效率:煤制天然氣>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煤制油;2)技術成熟度: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氣>煤制油;3)市場需求:煤制天然氣>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煤制油;目前,神華、中煤、潞安、兗礦等煤炭企業主要投資于煤制天然氣、煤制烯烴、煤制油這三類項目,這些項目主要由集團公司進行操作。神華集團建成的世界上首個煤炭直接液化項目產能108萬噸,已實現工業化,而潞安集團16萬噸的煤制項目則采用提間接液化法。
現代新型煤化工項目的建設周期較長、投資金額巨大,是能拿獲得國家發改委的審核,尤其是能否獲得、何時獲得“路條”至關重要。
所謂“路條”,即國家發改委辦公廳同意開展該工程前期工作的批文,它是從“審批制”向“審核制”改革之后的產物。
“路條”表明國家發改委對該項目的態度,也只有獲得“路條”之后,企業才能順利地從銀行拿到貸款,從而加速推進項目進展。
由于現代新型煤化工對GDP和就業的拉動作用巨大,在具有豐富煤炭資源的區域,地方政府對發展新型煤化工的熱情普遍較高。根據各地區的十二五規劃,從全國范圍來看,新疆、山西、陜西、寧夏、內蒙古、貴州等地區的煤代工投資額最高,其中新疆、山西和陜西的計劃投資額分別達8773億元、8000億元、5557億元。
據統計,在全國31個省份和自治區中,6個省份GDP排名全部處于后半段,處于15-29名之間,各地政府發展經濟的訴求強烈,加上自身煤炭資源的優勢,因此對新型煤化工熱情高漲。
(來源:中商情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