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四十歲的他,在寧夏慶華集團備煤車間已工作六年之余,現為堆取料機司機。他的名字叫張金誠,一名部隊轉業軍人,他的曲折故事和創業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俗話說:“男人,三十而立”,而他卻是在四十歲的時候從零開始的人。1993年應征入伍,曾在部隊做過通訊員、文書、首長勤務員。1998年畢業于中國人民解放軍鄭州防空兵學院航模班,擔任過61師高炮團航模組長。2006年從部隊轉業后在家等待工作分配的他卻閑不住,先后做過啤酒、可樂、白酒的代理批發銷售,開過空間裝飾品店,干過洗車行。
2007年,寧夏慶華集團在紅寺堡開發區舉行人才招聘會,他以優異的成績通過文化考試順利成為一名公司員工。2008年正在內蒙古慶華集團參加培訓時接到了地方政府的工作安置通知,被安置在了固原上班,由于他家住在紅寺堡開發區,妻子在紅寺堡人民醫院上班,兒子在紅寺堡第二小學上學,經過再三考慮,他做出了買斷事業單位工齡的選擇,辦完一切手續后,仍然堅持在慶華的崗位上恪盡職守,努力實現一名轉業軍人的自我價值。然而,命運卻向他開了一個不小的玩笑,在事業單位上班的妻子和他產生了種種分歧,最終走上了離婚之路——由于他上夜班,照顧、輔導不了兒子功課,只能由妻子帶兒子,萬念俱灰的他只能凈身出戶。
那段時間,他只能選擇吃在公司餐廳,住在公司宿舍。穩定的工作沒了,家也沒了,沉重的打擊讓這個在部隊磨練了十幾年的漢子陷入了低迷。
痛定思痛之后,2010年他重振精神,選擇了從零開始。上班的同時貸款買地種樹,這對于一個從未種過地的人來說困難重重,但是為了生活,他不得不迎難而上,聘請專業技術人員現場指導。悉心學習選種條,剪條、催根、消毒、栽培等技術,十多萬枝條總算順利完成扦插,對于一個連苗圃見都沒見過的外行人來說,困難接踵而至。但他沒有被困難嚇倒。他經常在網上查閱學習資料,一查就是幾個小時。他還多次去林業局拜訪育苗工程師,在他的真誠請教和執著追求下,林業局一名育苗工程師利用下班時間親自駕車給他免費幫助指導。通過別人的耐心指導和自己的不懈努力,張金誠掌握了澆水、施肥、鋤草、打藥、抹芽、修枝等一整套新疆楊栽育技術和方法。
技術雖然掌握了,但是管理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每一棵枝條從扦插長成5厘米,成型樹僅抹芽和剪枝要經過長很多道工序。如今,他對自己的整片樹林笑著說,“這些樹每棵我都不知道磕過多少次頭了。”
由于沒錢雇不起工人,澆水、施肥、鋤草、抹芽、修枝,他只能利用下班休息時自己經營,最忙的時候下了班晚上打著燈一個人在田里干活,一干就到晚上一兩點。終于,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一份付出一份回報。樹苗在他的辛勤呵護和精心管理下,如今已經長成了大片樹林,并且有了經濟效益,他也因此擁有了自己的房子和愛車。
張金誠在慶華工作六年多以來,始終以一名部隊轉業軍人、一名共產黨員的身份嚴格要求自己,發揚部隊的優良傳統。工作身先士卒、扎實肯干,集體勞動哪里最臟、哪里最苦、哪里就有他這位老兵的身影。在班組他充分發揮了一名共產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是班組長的得力助手,是工友們的良師益友。他以自己獨有的軍人品質和人格魅力,影響和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被工友們親切的譽為“活寶老張”。
2012年班組考慮到他是一名老兵,在結對幫扶對象中班組專門把后進人員和他結成對子,張金誠從不嫌棄,像一位大哥哥一樣關心照顧自己的互幫對象。生活上細心體貼,工作中嚴格要求,學習中手把手的教,在他的幫助帶動下,先后有楊國虎因表現突出被車間調為堆取料車司機、馬林工作認真被調到煤焦場班、馬會江踏實肯干調到維修班、梁建宏綜合素質全面被公司評為優秀員工。他所在班組連續四年集團公司和煤化公司四次評為先進集體,他個人三次被評為“先進個人”,兩次榮立崗位“技術能手”稱號。
就在我們閑聊中問及他生活感受的時候,他笑著說:“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干事,不要放棄自己,吃虧是福”。是啊,我們每個人人生中都有曲曲折折的磨難,就看我們如何直視困難,戰勝自己,張金誠的故事值得我們借鑒。
(來源:寧夏集團備煤車間 李澤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