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營企業在金融危機中積極應對,調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開展國際化經營等,迅速走出危機,2010年,各項指標均創歷史新高。8月25日,全國工商聯在京召開2011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論壇,會上發布的2011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調研分析報告做出以上結論。論壇還發布了2011中國民營企業500強、2011中國民營企業制造業500強名單。
調研分析報告顯示,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在2010年規模快速擴張,盈利能力全面提升,管理更加規范有效,社會貢獻更為突出。
2010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入圍門檻達到50.60億元,較2009年提高了14億元;營業收入總額69849.32億元,戶均139.70億元,同比增長47.48%;共有4家企業營業收入總額超過1000億元,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1851.76億元的營業收入居于首位,江蘇沙鋼集團有限公司、蘇寧電器集團和聯想控股有限公司分別以1786.24億元、1562.23億元和1466.97億元的營業收入位居第二、第三和第四位。營業收入在100億元以上的企業由2009年的126家增至220家。
調研報告顯示,2010年,民營企業500強仍然以制造業為主,共有329家制造業企業入圍,前5大行業分別為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建筑業,批發和零售業,電氣機械及器材、線纜制造及儀器儀表制造業,以及綜合類。2010年民營企業500強的行業格局也發生了變化,有向重型化發展的趨勢,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壓延加工業較2009年增加了23家,國家淘汰落后產能、推動鋼鐵企業重組政策,使鋼鐵企業的產能集中,規模化發展趨勢明顯;石油加工煉焦業、有色金屬及冶煉及壓延工業、采礦業等重化工業數量也有所增加;房地產業、建筑業、紡織業等入圍企業減少。
“十一五”期間是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快速發展的五年,盡管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經濟指標曾一度下滑,但是民營企業積極應對,克服種種困難,從危機中迅速恢復,至2010年,各項指標均創歷史新高。五年來,民營企業500強在營業收入、資產總額、凈利潤等指標的復合增長率分別為27.41%、31.16%和37.52%,在效益和效率方面已經恢復并超過金融危機前的水平,呈現出強勁的生命力和持續的成長性。
2010年是“十一五”和“十二五”之間承前啟后的一年,也是民營企業總結經驗、反思教訓、進行結構調整的重要一年,主動積極調整結構成為2011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最大亮點。主要有以下幾個突出特點:
1、積極調整產品結構,民營企業500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打造自主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
調研顯示,2010年,民營企業500強中有65.2%的企業采取了優化產品結構措施,開發高附加值的產品,62.4%的企業采取加強品牌建設的措施,由產品生產向打造品牌轉變。民營企業500強自主品牌占主導地位,有332家企業擁有自主品牌,有244家企業的自有商標產品收入達到100%,比2009年增長16.75%。民營企業500強中有177家擁有335個“中國馳名商標”,馳名商標數量連續六年持續增長。數據表明,擁有馳名商標的企業效益較好,銷售凈利潤率、資產凈利潤率分別高出500強平均利潤率的0.49和0.11個百分點。
民營企業500強重視自主研發,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研發能力不斷增強,有240家企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有360家企業關鍵技術來源于自主創新,有89家建成“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有127家設立博士后工作站;專利成果持續增長,322家企業擁有47120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占43.8%;民營企業積極牽頭或參與制定國家行業標準的制定,一批在行業具有話語權的大型民營企業成長起來。
民營企業500強核心技術和裝備水平多居全國前列。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民營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和核心技術水平持續提高,形成了一大批在國內甚至國際上領先的優勢企業。調研數據顯示,2010年,民營企業500強中有440家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達到國內先進及以上水平,其中有183家企業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在核心技術方面,有389家核心技術處于國內先進及以上水平,其中有145家居于國際先進水平。
2、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民營企業500強主動進入戰略性新興產業、資源領域、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發展。
2010年,民營企業500強中有62.8%的企業依據國家政策導向和自身發展實際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特別是在國家鼓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的指引下,一批民營企業迅速調整產業結構,民營企業500強中分別已有180家、149家和128家進入節能環保、新材料和新能源三個產業,有47家、39家、39家和24家分別進入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和新能源汽車產業。調查顯示,未來三年民營企業將以更大的熱情、更高的愿望投身到這些領域。
2010年國務院出臺“民間投資36條”,進一步拓寬了民營企業投資的領域和范圍,調查顯示,民營企業500強進入壟斷行業意愿強烈,未來三年,投資資源、能源等基礎產業成為民營企業首選,其次為現代商業和物流、金融服務、政策性住房建設等,這些存在巨大潛在需求、發展迅速、并相對壟斷的領域受到民營企業的青睞。
3、不斷提高管理水平,民營企業500強挖掘內部潛力,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提升經營效率和效益。
調研表明,提高管理效率、強化質量管理和降低生產成本是2010年民營企業500強轉變發展方式的三項重要舉措,分別有72.8%、66.0%和61.6%的企業實施了這些措施。
4、積極調整區域布局,民營企業500強的投資向中西部或有比較優勢的地區轉移。
調研表明,2010年民營企業500強中有36.6%的企業通過調整區域布局推動發展方式的轉變。民營企業500強東西部差距縮小。2010年,民營企業500強有388家分布在東部地區,比2009年減少17家,營業收入總額、資產總額占比也略有下降,其中浙江和江蘇兩省入圍民營企業達到262家。西部地區民營企業獲得了快速的發展。西部地區入圍52家,比2009年增加18家,營業收入總額和資產總額占比分別上升到10.57%和11.88%。
民營企業500強積極參與國家區域發展戰略,中西部地區對民營企業的吸引力上升,未來三年500強中分別有200家和160家企業擬在西部、中部地區進行投資,高于對東部地區的投資。向中西部發展既符合企業利用資源、降低成本、開拓市場的發展需要,也順應了國家促進產業梯度轉移、區域結構調整的戰略目標。
5、積極“走出去”對外投資,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2010年,民營企業500強“走出去”穩步發展,累計共有137家企業開展了海外投資,投資企業和項目592個,海外投資額達61.77億美元,比2009年增長174%,2010年民營企業500強兼并收購海外企業的事件明顯增多。從調查看,民營企業500強海外投資方式多元化,以建立營銷網絡為主,從趨勢上看,建生產企業、設立研發中心、從事資源開發以及建設工業園區和承包工程等方式呈現增長態勢。
調研還顯示,國務院“民間投資36條”的頒布,使大型民營企業投資意愿增強,但是土地使用限制、行業準入壁壘、人才缺乏、項目審批難等與投資相關的因素對不少企業影響較大,民營企業希望真正享有平等的投資機會,期待政策的具體落實。此外,稅費負擔重、能源供應緊張、節能減排壓力大等也是民營企業遇到的問題。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我國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民營企業500強中超過78.8%的企業制定了未來五年的發展規劃并已著手實施,體現了大型民營企業作為微觀主體,在國家宏觀政策指導下,理性思維、科學規劃、扎實發展。今后,大型民營企業的發展環境不斷改善,發展基礎進一步堅實,由粗放分散發展向集約集聚發展轉變,由投資驅動為主向創新驅動轉變,由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知識密集型轉變,將在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中做出更大貢獻。
(來源:《經濟參考報》 2011年0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