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原煤產量整體增長較快,煤炭進口再創新高,煤炭市場運行整體見好……接下來的2012年是“十二五”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煤炭行業將持續推進企業兼并重組,雖然面臨著運力的制約和煤價下行的風險,但加大煤層氣的開發利用卻也為人們帶來不少期待。在2012年宏觀經濟增長放緩和政策環境改變的形勢下,總體認為煤炭行業將呈現有憂有喜的發展趨勢。
重組:大勢所趨
2011年12月初,山西近萬名應屆畢業生云集太原理工大學應聘求職,大型煤炭國企廣受關注。學校老師說,山西煤炭資源整合后,煤炭企業對相關人才需求增大。“從2010年開始,煤礦類專業招生從400余人擴大到800余人。”“身邊有很多朋友看好大型煤企,一是因為收入穩定,有保障,再則,山西煤炭資源整合后,煤企實力大增。”
在招聘會現場,眾多采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等涉煤專業畢業生情緒高漲,這也許從一個側面標注了山西煤炭資源整合的完美收官,給這個產煤大省帶來的“利好”影響。
從2008年起,山西省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做出了推進煤炭企業兼并重組整合的戰略決策。經過兩年多的重組整合,山西省煤礦“多、小、散、亂”的產業格局發生根本性轉變,山西煤炭產業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資源整合帶來的功效讓各地、各企業都嘗到了甜頭。數據顯示,全國煤礦數量由2005年的2.48萬處減少到目前的1.4萬處左右,平均單井生產規模由9.6萬噸提高到20萬噸。煤炭企業多元產業發展格局初具規模,不少大型煤炭企業非煤產業產值已超過50%。煤炭行業的資源整合,有效地提升了產業集中度,提升了資源利用效率,以及煤炭企業的現代化開采水平。
煤礦資源整合以來,山西的“樣本”就先后成為山東、河北、河南、陜西、內蒙、新疆、貴州等產煤大省(區)“學習的榜樣”,陸續揭開煤礦企業兼并重組大幕。
有專家認為,煤炭資源整合的經驗表明,加快推進煤礦資源整合和煤炭企業兼并重組,是我國煤炭行業實現健康、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為了提高礦產資源開發集中度,2012年各地將加大對現有礦山的整合重組力度。以內蒙古為例,全區力爭在2012年底前,使年生產規模在45萬噸以下的煤礦全部退出市場。煤炭企業兼并重組將由自治區統一部署,到2013年底全自治區的地方煤炭生產企業數量要控制在80戶至100戶。而內蒙古在2011年3月下發的《內蒙古自治區煤炭企業兼并重組工作方案》(下稱《方案》)中提出,從2011年到2013年底,通過兼并重組,全自治區煤炭企業將從現有的353家減少到80至100家;并規定,2013年底,生產規模在120萬噸以下的煤炭生產企業將全部退出市場。這就意味著準入門檻大幅提高。
國家發改委日前發出通知稱,將加快推進煤礦企業兼并重組,并要求重點產煤省區要堅決淘汰落后小煤礦,大力提高煤炭產業集中度,促進煤炭資源連片開發;并要求黑龍江、湖南、四川、貴州、云南等省要加大兼并重組力度,減少煤礦數量。
對于煤礦企業兼并重組的目標,通知指出,通過兼并重組,使全國形成一批年產5000萬噸以上的特大型煤礦企業集團,煤礦企業年均產能提高到80萬噸以上,特大型煤礦企業集團煤炭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比例達到50%以上。
當前,各產煤大省都已做好煤礦企業兼并重組總體規劃,制定礦區兼并重組方案,確定了兼并重組主體企業。明年是“十二五”第二年,各地必將加快推進煤礦企業兼并重組,穩步推進礦業權整合,建設大型煤炭基地。
有分析認為,2012年,各省煤企兼并重組的共同點表現在以下幾點:一是煤企改革的目標都是通過發展大型現代化煤炭企業,著力提高煤炭產業集中度,從而提升煤礦安全生產水平,促進煤炭工業安全發展、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二是依托大型煤炭企業兼并重組中小型煤礦,實現規模化經營。國家鼓勵各種所有制煤礦企業以及電力、冶金、化工等行業企業以產權為紐帶、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參與兼并重組,并鼓勵在被兼并煤礦企業注冊地設立子公司。同時,支持具有經濟、技術和管理優勢的企業兼并重組落后企業,支持優勢企業開展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重組,鼓勵優勢企業強強聯合,鼓勵煤、電、運一體化經營,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在各主要產煤省份大力推進煤炭行業兼并重組的同時,中央相關部門也關注到了煤炭行業整合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比如說煤炭行業整合的區域性和行業性非常強,提出了在今后的煤炭行業整合過程中鼓勵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組,因而今后推動煤炭企業兼并重組、提高煤炭行業集中度以及實現煤炭行業與其他行業的一體化發展將成為我國煤炭行業的發展趨勢。
價格:下跌有限
需求方面,當前歐債危機仍有繼續惡化的跡象,美國經濟持續低迷,日本經濟未有起色。同時我國房地產市場調控持續,房價進入下行通道,房地產新開工項目投資增速回落。鐵路基建投資受到影響。在國內外需受到抑制的背景下,我國實體經濟面臨下行風險。煤炭行業是強周期行業,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隨著我國經濟增速的放緩,煤炭的需求也將受到抑制。
“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面臨轉型,節能減排的任務更加嚴峻。根據《“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到2015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到0.869噸標準煤(按2005年價格計算),比2010年的1.034噸標準煤下降16%。《方案》將全國節能減排目標分解到各地區。為完成節能減排的目標,“十二五”期間我國GDP能耗年均降幅至少要達到3%,這就意味著各地將嚴格控制高耗能行業的發展,減少對煤炭等石化能源的消耗,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抑制煤炭需求的過快增長。
供給方面,我國目前的煤炭供需格局決定了供給方在產業鏈上居于主動地位。從煤炭產能看,主要產煤省區經過多年的煤炭資源整合與企業兼并重組,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供應能力的穩定提高尚需時日。
由于煤炭生產進一步向山西、內蒙古、陜西為代表的西部地區集中,煤炭的運輸仍是煤炭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三西”地區鐵路運輸能力處于飽和狀態。“北中南”三條鐵路運輸通道中,南部通道和北部通道能力利用率接近100%,中部通道則在超負荷運轉,利用率高達116%。2010年全國鐵路煤炭運量為15.6億噸,而煤炭產量是32.4億噸,鐵路運力需要提升一倍才能解決煤炭運力緊張問題。根據我國目前在建及擴建鐵路規劃,鐵路運輸瓶頸要到2013或2014年才能有所緩解,年初以來國家更是放緩了鐵路建設投資,因此短期內運輸問題恐難以解決導致供給依然處于偏緊狀態。
受煤炭產量規劃控制、運輸瓶頸、資源整合產能釋放等因素制約,2012年煤炭供給不可能無限制地增長。
稅收方面,2011年11月1日,財政部公布了新資源稅標準的實施細則,實施細則的征收力度低于10月10日國務院公布的修改草案。按照細則標準,新標準對煤炭企業的盈利情況基本不產生影響。但是從長遠看,新細則執行的標準遠低于煤炭行業真正的外部成本,經濟轉型要求減少對能源尤其是煤炭的過度依賴,為減少高耗能行業的新增不合理煤炭需求,提高能源使用成本是有效途徑。為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資源稅成本進一步提高乃至從價計征是大勢所趨。
隨著CPI的高位回落,我國通脹壓力得到緩解,這為能源價格改革提供了契機。2011年11月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要求自2011年12月1日起上調全國火電企業上網電價約2.6分/度,銷售電價上調約3分/度,要求2012年重點合同煤價格漲幅上限為5%,北方港口5500大卡/千克的電煤現貨價格限價為800元/噸,同時全面清理整頓涉煤基金和收費,為煤炭企業減壓。
此項政策對于解決當前煤電矛盾、平衡利益關系具有積極意義,是推進我國能源價格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上調電價,有利于緩解電力企業的經營困境,加速電廠去庫存化進程,增加采購電煤的積極性,確保冬季電力取暖需求。上調2012年重點合同煤價格有利于縮小2011年電煤合同價與現貨價格差,彌補2011年重點合同電煤價格未漲給相關煤炭企業帶來的損失,提高煤企生產積極性,確保電煤的供應。
綜合分析國內外經濟環境、國內煤炭供給與需求變化趨勢、行業政策等因素,2012年煤炭行業供需總體平衡,煤炭價格下跌空間有限。
運輸:瓶頸依舊
鐵路方面,“十二五”規劃煤炭中心進一步西移,我國煤炭產量增長主要來自三西地區。而既有鐵路潛力接近上限,經過近十年的挖潛改造,西煤東運幾條主要鐵路線運力已發揮到接近極致,上升空間也非常有限。
大秦線,截至2011年11月10日,大秦鐵路累計運煤炭量已達到3.76億噸,預計2011年全年完成運量接近4.4億噸,同比增長9%左右。朔黃線,2011年,運力大約1.8億噸,“十二五”計劃達到2.5億噸(遠期規劃運力達到3.5億噸以上,但是短期仍然受制于上游神朔線的瓶頸)。預計2012年大秦線和朔黃線運力分別增長2000萬噸左右,其余擴能改造線路大多數處于投產初期,運力增長總體有限。侯月線,預計2011年完成1.83億噸,亦接近其能力上限。
進入2011年冬季以來,關于南方尤其是華中地區“煤荒”的報道不斷,造成南方地區每年都會出現煤炭供應緊張的根源在于煤炭運輸布局不合理所造成的鐵路運力不足。
2011年9月15日,國家發改委會同鐵道部及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召開座談會,研究構建北煤南運大能力直達通道,以便較好地解決湘鄂贛3省的煤炭運輸問題。
據了解,蒙西至華中地區鐵路煤運通道項目起于內蒙古浩勒報吉,止于江西吉安,在吉安、贛州可順接在建贛龍廈深鐵路。預計該項目2012年啟動,2017年建成發揮效益。這也就意味著,2012年中國鄂湘贛等南方地區的“煤荒”仍不能得到有效緩解。
在疆煤外運通道規劃上,總體思路為“一主兩輔”的框架方案。“主”是指蘭新第二雙線規劃以客為主、客貨兼顧的鐵路,全長1776千米,同時將既有線改建為可以適應萬噸的重載線路,煤炭外運能力逐步達到2億噸。
近年來,盡管鐵路部門對蘭新線路進行了大規模的更新改造,特別是鋪通復線、區域路段電氣化和六次提速改造,使得年貨運力達到7000萬噸左右。但是,蘭新鐵路運營負荷日漸加重,貨物運營成本高、線路設計水平低、進出疆車輛調度擁擠等瓶頸矛盾日益凸顯。
“兩輔”中的北翼為臨哈線,目前臨河—策克段已經建成運營,全長755千米,哈密—策克段(全長695千米)已完成可行性研究。
疆煤外運的問題仍是出區的運輸距離過長,其超過2000公里的運輸線就給新疆煤炭資源開發提出了難題。按鐵道部計劃,大規模疆煤外運,可能會在更久的2020年以后。
此外,內蒙古正規化建設一條自己的出海大通道—蒙冀鐵路(包頭-曹妃甸),預計2015年才能完工。山西中南部出海大通道(呂梁—日照鐵路),預計2014年竣工。
港口方面,從目前的秦皇島、唐山等港口運輸能力來看,港口運能遠沒有適應鐵路運能的提高的需要,北方港口堆場小、緩沖能力低,與大秦線的大批量、大規模、均衡性運輸產生尖銳矛盾。
以秦皇島港、黃驊港、天津港、曹妃甸港等幾個渤海灣港口為核心的鐵水聯運系統明顯存在過度集中的特點。
據了解,秦皇島港暫時無新投產碼頭計劃,2012年上半年國投京唐港將新投運能1000萬噸,但新增量有限。神華和天津港合作經營的天津神華煤二期碼頭年煤炭吞吐能力3500萬噸,但由于無鐵路專線支持等原因,該碼頭運輸能力和煤炭吞吐量將受影響。設計能力達5000萬噸的曹妃甸煤一期續建和5000萬噸的煤二期工程,由于兩項5000萬噸級煤碼頭均將于2012年下半年先后投產,年內合計完成煤炭吞吐量只能達到2000萬噸左右,沿海動力煤外運數量仍顯不足。朔黃線對應的黃驊港煤三期碼頭按工期要在2013年中期投產,其余北方港口基本無新增運力。
公路方面,作為鐵路和水路運輸的重要補充,公路主要承擔著煤炭生產地本省和周邊省份的短距離運輸或鐵路、港口等煤炭中轉港腹地的集輸運輸。
較為便捷的公路通道大堵車經常出現,大量運煤車往往要擁堵在路上,如從陜西神木運煤到山西長治,來回一趟多則需要10天以上,少則一個星期左右。除了公路運輸本身高成本外,路上大量的時間、人力、物力浪費、效率極低都是煤炭公路運輸的極大阻礙。
從新疆的區域位置來看,依托公路運輸解決煤炭外運可行性不高,因為公路煤運距離在低于1000公里的范圍內有一定的市場,這對與內地煤炭消費市場有數千公里的新疆來說,公路運輸所占的比例幾乎少之又少,在支撐煤炭外運的綜合交通體系中意義很小。
受煤炭產能的不斷西移、運輸成本不斷上升、鐵路投資增速明顯下滑、推遲在建鐵路項目的投運期等因素影響,2012年國內煤炭運力瓶頸仍將持續。
煤層氣:深負厚望
由國家能源局牽頭制定的《煤層氣開發利用“十二五”規劃》于2011年12月31日對外發布。該《規劃》提出,2015年煤層氣產量達到300億立方米,其中地面開發160億立方米,基本全部利用;煤礦瓦斯抽采140億立方米,利用率60%以上。細觀今年煤層氣行業動態和國家相關政策,2012年煤層氣的勘探開發、抽采利用水平有望大幅提高。
煤層氣(又名煤礦瓦斯)是一種以吸附狀態賦存于煤層中的非常規天然氣,作為一種新型接替潔凈能源,它的勘探和開發引起了世界主要產煤國的高度重視。很多國家已投入煤層氣的勘探與開發,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的煤層氣開發已形成工業化規模。
我國煤層氣資源量約36.8萬億立方米(2000米以淺),居世界第三。“十一五”期間,我國煤層氣開發從零起步,施工煤層氣井5400余口,形成產能31億立方米。2010年煤層氣產量15億立方米,商品量12億立方米。煤層氣開發有利于煤礦安全生產,減少煤礦瓦斯事故,可有效減少污染,保護大氣環境,改善我國能源結構。煤層氣產業蓄勢待發。
2012年,我國重視煤層氣開發工作的勢頭定會有增無減,并將加大勘察資金投入。自2006年6月國家發改委頒布《煤層氣(煤礦瓦斯)開發利用“十一五”規劃》以來,國務院辦公廳頒發《關于加快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利用的若干意見》,規定了一系列鼓勵優惠政策,提出了一些煤層氣勘探開發和利用的有力措施。
《煤層氣開發利用“十二五”規劃》對煤層氣勘探和開發分別詳細列出了“十二五”期間具體的實施表,在煤層氣勘探、地面開發、井下抽采、煤層氣輸送和利用方面都做出明確指示和規劃。同時,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煤層氣勘探開發、煤層氣儲備及長輸管道等基礎設施建設。
另外,在《國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規劃》勘探與開采技術領域中,也將煤層氣開發明確列入5個能源應用技術和工程示范重大專項中,意味著“十二五”期間煤層氣產業將迎來諸多發展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諸多挑戰。
國家將加大地面煤層氣勘探與開發技術研發,形成完善的煤層氣勘探與開發技術,為煤層氣地面開發產量達到90億立方米提供技術支撐。加強煤礦區煤層氣規模開發技術攻關,形成煤礦區煤層增透、煤層氣安全集輸及低濃度煤層氣濃縮技術體系,使煤礦區礦井煤層氣抽采率提高到50%,抽采量達到120億立方米,利用率達到60%以上。拓寬煤層氣加工利用技術研發平臺,為提高我國礦區煤層氣抽采率和利用率提供技術支撐,實現低濃度煤層氣加工成非常規天然氣的工業化生產,在安全性和經濟性得到保障的同時大幅度提高礦區低濃度煤層氣的利用率,緩解我國天然氣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在做好煤層氣開發利用示范工程方面,使煤層氣探明地質儲量新增8900億立方米,實現煤礦區煤層氣與煤炭的協調開發,使礦井煤層氣抽采率達到70%,利用率達到85%。
而煤層氣和煤炭資源礦業權重疊的問題也急需解決。國家要求煤礦開采煤炭必須進行瓦斯預先抽采,同時還要兼顧后期的煤炭開采。為保障國家政策得到貫徹落實,應建立煤炭生產管理企業負責煤層氣開采管理的制度,由煤礦企業在取得煤炭資源礦權的同時取得煤層氣資源礦權,對煤層氣的生產和開發實行統一規劃。同時,盡快制定出臺煤層氣抽采行業的統一規范和標準,對抽采企業進行統一規劃。
我國煤層氣儲層特征相對復雜,勘探與開發難度頗大。不合理的煤層氣井鉆、完井方式會對儲層造成傷害,影響煤層氣的產出。實踐表明,技術進步對煤層氣產業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我國煤層氣勘探開發處于正起步階段,需要進一步加強對國外成熟技術的消化和吸收,以及對新型工藝技術的研發和創新。應在國家政策的鼓勵扶持下,加大研發力度,推進勘探開發工程技術的進步。這將大大促進煤層氣產業的成形和快速發展,將對緩解我國能源短缺的局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來源:《中國能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