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似塵埃落定的蒙古國塔本陶勒蓋煤礦項目懸念再起,蒙古國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在8月20日稱,“因國民不支持,總統也無法支持”,表示出于對輿論調查結果的重視,將對方案進行重審。
2011年7月,該煤礦的招標正式公布,中國神華集團和日本三井物產商社合資組成的財團獲得了這一煤礦40%的股權,成為最大的股東。
與此同時,美國博地能源公司獲得該項目24%的股權,剩余36%股權由韓國資源公司、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住友商事株式會社、丸紅株式會社、雙日株式會社和俄羅斯鐵路股份公司組成的財團獲得。
爭奪已久
蒙古塔本陶勒蓋煤礦被譽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未開采煤礦”,礦區煤炭儲藏面積達400平方公里,煤層厚度190米,共16層,該煤礦屬優質煉焦用煤,原煤出焦率60%以上,屬于世界上的緊缺煤種。初步探明的焦煤儲量約為64億噸,其中主焦煤18億噸,動力煤46億噸,價值高達3000多億美元。
塔本陶勒蓋煤礦高儲量的優質煤炭令國際能源巨頭們垂涎。巨頭們圍繞該煤礦的開發權進行了激烈的爭奪。除了中國神華集團之外,美國礦業巨頭博地能源、巴西淡水河谷、瑞士斯特拉塔、歐洲鋼鐵巨頭安賽樂米塔爾以及俄羅斯國企俄羅斯鐵路集團共6個競標者參與開發權競標。
隨著神華和蒙古政府談判的時間推移,進展卻依舊深海暗涌。2009年,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同意向擁有蒙古資產的幾家采礦企業投資12億美元。這大約相當于蒙古國內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一,但不足中投公司3000億美元總資產的0.5%。中國的金融影響力讓蒙古政治家們非常緊張,一位參與外交工作的議員說,在他這一代,一半以上的工程師都是在俄國受的教育,必然地,只有270萬人口的蒙古國的領導層似乎更加傾向于在包圍著它的兩個大國間維持一種平衡。
蒙古新總理蘇赫巴托爾巴特包勒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他歡迎中國投資,但他也小心翼翼地推進多個國家的“利益平衡與投資平衡”。顯而易見,他們擔心如今的中國會吞沒蒙古體量微弱的經濟,中國已經是蒙古最大的外來投資者,新資金卻還在源源不斷地涌入,這在一些蒙古人心里,似乎始終存在著一種威脅感。
然而談判隨后出現重大轉機,2010年9月14日,日本三井物產宣布已經與中國神華集團達成一致,將在分銷、海外礦產開發、煤化工和煤炭使用效率等煤炭業務上進行廣泛合作。而此次合作無疑將使得雙方海外布局更加順暢。
中日兩家公司計劃聯合競投蒙古的塔班陶勒蓋煤田的開發權。聯合公告稱,業務主要涉及擴大日中兩國煤炭物流、海外煤炭資源的共同開發、共同研究煤化工項目以及促進能源與環境的有效推進這四項。實際上此前三井物產早已長期代理神華集團所產發電用煤的在日銷售業務,而此次業務則更加全方位。
在三井物產的幫助下,中國神華集團的競標之路開始順風順水,三井物產靠著自己強大的人脈網絡和物流優勢,幫助神華集團疏通各方環節,終于在2011年7月5日,經過8年的激烈角逐,中國神華集團力拔頭籌,獲得塔本陶勒蓋煤礦40%的股權,這似乎標志著中國人從此成為這座世界最大未開采焦煤礦的最大股東。
然而事實確實如此嗎?
綁在日本商社戰艦上的中國企業
為什么中國神華集團要和一家日本貿易企業――三井物產合作?究竟是什么力量,讓中國能源巨頭需要采用合資的方式來競標蒙古塔本陶勒蓋煤礦?
三井物產是日本六大財團之一,屬于三井財團旗下的核心企業,是日本特色的產商融結合體制的核心環節――商。
日本財團由主辦銀行、綜合商社和制造業企業組成,其中最核心、也是最獨特的部分就是綜合商社,綜合商社是財團的情報機構,同時又是拓展海外市場的急先鋒,它在財團內部有巨大的協調能力。一家日本制造業企業最初進入一個地區和國家的時候,他們一定會第一時間找到本財團綜合商社在當地的分支機構,尋求他們的協助。日本各大財團為了發展和壯大自己的綜合商社,都不遺余力地提供各種支持。1994年,世界500強的前4名都是日本綜合商社,前10名中有6家是日本綜合商社。
綜合商社和主辦銀行在財團內進行資金融通及集團內交易,同時也組織成員企業參與巨型項目、共同投資和拓展海外市場等,這些集團進攻的案例在中國市場也屢見不鮮。但是,現在的日本財團不存在上下支配關系,成為包括主辦銀行、綜合商社、眾多大型制造企業的三位一體的組織結構。
以三井財團為代表的日本財團就像一個個航母戰斗群,而三井物產就是其中統籌全局的航空母艦,帶領各個制造企業護衛艦和金融銀行組成的空軍立體化全方位向全世界每一塊有資源的地方進攻。
與其說這次中國神華集團聯合三井物產組成合資財團,倒不如說三井物產成功地把中國神華集團納入到自己的“利益共同體”中,并將其打造成一臺“超級提款機”,方便今后隨時來“剪羊毛”。
這次招標中還有36%股權由由韓國資源公司、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住友商事株式會社、丸紅株式會社、雙日株式會社和俄羅斯鐵路股份公司組成的財團共同獲得,日本實際上才是塔本陶勒蓋煤礦真正的最大股東,只不過日本早就學會了退居幕后,將中國和俄羅斯推上前臺,蒙古政治家們要平衡中國和俄羅斯,實際上再怎樣平衡,日本財團兩頭下注,左右都將是利益的最大獲得者。
如同當年的寶鋼一樣,日本三井物產通過控制作為資源源頭的巴西淡水河谷與作為物流運輸的商船三井,就牢牢地控制了鐵礦石的定價權。再加上下游的日本新日鐵,可以說,中國各大鋼鐵企業早已被日本人死死地綁在這搜超級航空母艦之上,再也下不來了。
塔本陶勒蓋煤礦事件表明,中國神華集團似乎又走上了寶鋼的老路,同樣是國內行業的龍頭大哥,同樣被三井物產卡住產業鏈的咽喉。我們不禁反問,若干年后,中國煤炭定價權會否落入日本人之手?
(來源:期刊《能源》2011年09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