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署5月10日發布的幾家央企審計報告中,提及華能集團在執行國家政策存在的問題時稱:華能集團在2008年至2009年間,建設和收購了2個國家產業政策限制的煤制甲醇項目,截至2011年底已完成投資37.75億元。
[ 煤化工不一定是增長點,處理不好可能是陷阱,但煤化工產品鏈條長,工藝路線多樣,提供了諸多可能性 ]
審計署5月10日發布的幾家央企審計報告中,提及華能集團在執行國家政策存在的問題時稱:華能集團在2008年至2009年間,建設和收購了2個國家產業政策限制的煤制甲醇項目,截至2011年底已完成投資37.75億元。
這讓之前喧囂的煤化工開工潮再次回到公眾視野。2008年起,國內甲醇產量已經開始出現過剩勢頭,煤制甲醇被國家產業政策歸為限制類。延續到2011年,因為煤化工項目遍地開花,發改委踩了剎車,對項目準入實行較高門檻,并進行核準。
2011年,國家發改委發文要求,年產50萬噸及以下煤經甲醇制烯烴,年產100萬噸及以下煤制甲醇,年產100萬噸及以下煤制二甲醚,年產100萬噸及以下煤制油,年產20億立方米及以下煤制天然氣,年產20萬噸及以下煤制乙二醇的大型煤炭加工轉化項目,須報經發改委核準。
但如今,甲醇總體產能依然過大,煤化工已向煤制氣、煤制油以及下游化工產業鏈延伸。今年3月份10個煤化工項目獲得“路條”,其中5個是煤制天然氣項目,4個屬于煤制烯烴項目,1個煤制油項目,還被認為煤化工將重啟。不過相比2011年,形勢已經有變化。
首先,新疆煤炭崛起。新疆煤炭資源儲量豐富,產量增長迅速,幾年時間年產量就超過1億噸。但是新疆煤炭外運不便,在水和環境允許的情況下進行就地轉化是不錯的選擇。所以,新疆布置了很多煤化工項目,據不完全統計,煤制氣的規劃產量已經超過1000億立方米。
其次,煤炭價格持續下滑。煤炭行業的黃金十年已經過去,價格持續下滑,煤炭企業需要新的增長點。當然,煤化工不一定是增長點,處理不好可能是陷阱,但煤化工產品鏈條長,工藝路線多樣,提供了諸多可能性,煤價下滑也提供了基本的條件。
第三,煤炭是我國第一大常規能源,供應一次能源70%~80%的量。豐富煤炭儲量和開采量保障了能源安全,煤化工能提升煤炭附加值,還能促進煤炭行業結構升級。
第四,清潔能源應用的迫切性。我國能源結構優化調整勢在必行,國家層面提升清潔能源消費比重的決心堅定,而天然氣、煤層氣等清潔的化石能源已經成為達成這一目標的首選。 煤炭企業、石化企業和能源企業看到了其中的機會。
此外,審批權的變化和企業的動機也有變化。
新疆在一些項目的審批權上已經享有較大的自主性,示范區和項目都已經成規模,問題在于水資源和環境約束。煤制氣的運輸和市場前景已經非常明確,只待按照管道建設的進度施工即可。
寧夏則在化工領域發力,擁有較為豐富的水資源,煤化工也有集聚的趨勢。目前主要的煤化工項目都在新疆、寧夏,以及內蒙古。都是煤炭資源集中的地方,限制則在水資源和環境約束。
一位地方官員稱,煤化工行業并不是所有產業都需國家發改委核準,有一些地方有權核準,有些只需備案就行。所以煤化工行業的項目,遠不止核準的那些。
在新一輪政府簡政放權中,很多涉及能源的審批權或將下放,也給煤化工帶來新的生機。企業則從一開始,就站在自己的角度,“煤化工成不成,也先圈煤炭資源”,資源在手單個項目風險并不高。
不過,上述都是相對好的一面。國企的思路則相對不同,如上述華能的舉動,在產能過剩期開建國家產業限制的項目,又有銀行貸款的優勢,經濟風險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