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下稱《計劃》)起,各地陸續出臺相關細則,提出將全面整治燃煤小鍋爐,加快推進工商業煤改氣進程。
但在整改過程中,氣源緊張、配套資金落實不到位、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因素成為制約工商業“煤改氣”發展的瓶頸。
雖然煤改氣企業面臨發展“三大瓶頸”,但是若能抓住天然氣供給新格局的機遇,企業都能享受煤改氣帶來的甜頭。
政策不同速度不一
為推動工商業“煤改氣”進程加快、鼓勵企業盡快實現升級改造,地方政府出臺了配套相關政策。但由于各地補貼政策不同,加之資金落實程度有差別,造成企業對改造的積極性也各不相同。與此同時,部分地方政府也出臺了一定的懲罰措施,對企業具有一定約束力。
在鼓勵發展方面,地方政府配有相應獎勵或補貼政策,且部分地區的補貼標準與完成時間、鍋爐蒸噸相關。
以湖南省長沙市為例,在2014年10月31日之前,完成燃煤鍋爐改造且達到要求的單位,每蒸噸補助5 萬元;在2015年10月31日之前完成改造達到要求的單位,每蒸噸補助3萬元。
業內人士表示,這樣的政策是明確落實的,正因各地落實情況不同,補助力度是大還是小還很難說,但對企業來說至少能夠補貼改造部分的成本。“還有些補助政策是在氣價方面補貼和稅收上的優惠。
另一方面,對于整改不到位的企業,政府同樣出臺了相應的懲罰措施。
以浙江省紹興市為例,在《紹興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推進印染企業煤改氣工作的通知》稱,對于因自身原因導致未按規定時間完成改造的企業,將實施停產整治:環保部門收回企業二氧化硫排污權,依法嚴格監管;電力、水務部門分別實施停水停電,待企業完成煤改氣整治后恢復供電、供水。因政府考慮到強制推行可能帶來消極影響,因此懲罰措施較為有限。
“在獎懲結合的方式下,地方政府推行煤改氣的決心十分堅定。但從實際效果來看,由于煤改氣以后企業的運營成本將大幅增加,若補貼不能及時到位,企業改造鍋爐的積極性難有明顯提高。”安迅思天然氣分析師陳蕓穎對本報記者說。
加速上馬困難重重
煤改氣概念并不陌生,各地已經陸續開始實行“氣化”的計劃,但實行效果仍不理想,與其中面臨的重重困難關系密切。陳蕓穎認為,從目前鍋爐改造的進程來看,工商業煤改氣面臨的最為明顯的困難或為以下幾點:
第一,天然氣氣源難以保障。天然氣上游產業鏈發展與終端消費市場開發之間存在不協調和脫節現象,供應能力與終端市場消費嚴重失衡。
天然氣自身的清潔經濟優勢及政府的鼓勵促使下游需求發展保持高速增長,且大大超出國內產量增速,市場長期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2013年,曾一度在非消費旺季的夏秋兩季,形成“淡季不淡”的現象,部分地區甚至出現管道氣限氣的局面。
第二,配套資金落實不到位。“煤改氣”對于企業而言意味著大量的支出,沒有政府的財政支持,推行效果難免大打折扣。“各地財政基礎不同,部分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對企業的配套補貼難以落實,企業的‘心不甘情不愿’容易理解。”陳蕓穎說。
陳蕓穎還說,除去初次改造設備的支出以外,后期使用上的新增成本也很驚人。由于燃氣價格遠遠高于煤炭,煤改氣對于企業而言,成本壓力無疑大增。
第三,基礎設施建設尚顯落后。相較于終端消費的市場化快速發展,中游的管網與接收站仍集中于三大集團,難以調動外部資本投資熱情,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尚不完備。
國內天然氣管道布局較為分散,在資源調配方面很難做到靈活機動,從而限制了天然氣瞬間供應能力。
機遇助企業分一杯羹
盡管存在以上困難,但國家治理霧霾的決心明確,各地煤改氣的步伐依然在積極推進。
2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會議決定設立100億專項資金進行大氣污染防治。據了解,這100億專項資金將用于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實行“以獎代補”。這筆專項資金對于部分在改造配套資金上捉襟見肘的地方政府來說,或能有所助力。
“對于行業內外的企業來說,工商業煤改氣帶來的機遇若能好好把握,也是分食這個‘蛋糕’的機會。”陳蕓穎說。
對于各地燃氣公司而言,煤改氣會直接帶來新增工業客戶。無論是新增用戶的燃氣接駁費,還是后期按使用量收取的燃氣費用,都是未來可觀的收入來源。
同時,有實力的大型燃氣公司也有機會參與到管網建設或投資中。“為解決目前管網資源短缺的狀況,無疑要加快天然氣管道網絡和配套儲氣設施建設,促成全國統一的、相互有機聯系的真正的天然氣管網。混合所有制或是民用企業要參與管網建設的途徑,這在兩會中被多次提及”,陳蕓穎補充道。
其次,對于設備商而言,鍋爐改造涉及的相關設施是可能預見的新增利潤增長點。
最后,對于整個天然氣行業而言,“煤改氣”帶來的需求爆發式增長,正是天然氣需求急劇增加的一個縮影。填補供需存在的巨大缺口,是實現匹配需求的供應量增長才是根本的解決辦法。
陜西煤業董事長華煒認為,應穩步實施煤改氣,大力推進煤炭高效清潔利用。煤改氣應以城鄉居民和第三產業用氣為主。在天然氣滿足生活和工業用氣之前,不應將天然氣用于替代燃煤發電。應適當提高燃煤電廠用煤的比重,不斷提高綠色環保潔凈能源供應能力。
陳蕓穎還介紹,目前國內天然氣供給格局正逐漸形成“常規天然氣開采+多路進口氣源+非常規天然氣開采”的三位一體結構。在這個過程中,行業內外的企業都有機會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