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伊在线第一页-六月丁香网站五月天网站久-日韩黄色成人国精品产 久-妖精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煤化工:哪些會熱?哪些會冷?

來源: 鋼聯資訊
編輯: 阿勇
發布時間: 2014-06-09
訪問量: 3045

    近10年,中國的煤化工產業始終矛盾地發展著——國家先鼓勵,后限制;國家限制時,地方強力推動;當爭論各方好不容易達成共識時,環保壓力、美國頁巖氣革命以及中東石油化工崛起帶來的沖擊與擔憂,又使煤化工的前景變得撲朔迷離。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渴望了解煤化工的前途和命運,更渴望厘清哪類煤化工項目具備投資價值、哪些煤化工項目可能會成為明日黃花。今天,我們就從政策、技術、市場幾個方面對上述問題加以分析。
    大規模發展?國家并不鼓勵
    2013年3月以來,沉寂了多年的煤化工項目審批工作悄然啟動。據不完全統計,一年來,已經有包括中海油山西大同40億立方米/年、中電投新疆霍城60億立方米/年等15個煤制天然氣項目,中石化貴州織金60萬噸/年SMTO、中煤集團陜西榆林60萬噸/年DMTO等6個煤制烯烴項目,以及潞安集團150萬噸/年、伊泰集團200萬噸/年2個煤間接制油等23個新型煤化工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路條”,另有包括神華寧煤400萬噸/年煤間接制油在內的數個新型煤化工項目獲得了國家發改委的最終核準。
    眾多項目密集被放行,令業內興奮不已,不少人甚至認為,禁限多年的煤化工項目審批終于開閘放水了,煤化工將在政策支持下迎來發展黃金期。但有專家提醒,業內的臆測顯然有些一廂情愿,國家政策其實并未對煤化工松綁。
    “國家對煤化工的發展至今依然延續著從嚴控制的態度,即便是業界寄予厚望的新型煤化工,國家也只是鼓勵技術開發和升級示范,并不鼓勵大規模產業化發展。”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院長助理、能源化工處處長李志堅這樣表示。
    李志堅的話看似給煤化工潑冷水,實則道出了實情。仔細梳理近10年來國家有關煤化工的產業政策就不難發現,國家層面不僅未對煤化工管制放松,而且愈收愈緊。
    2005年6月7日,《國務院關于促進煤炭工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發改委要制定規劃,完善政策,組織建設示范工程,穩步實施煤炭液化、氣化工程。
    2006年2月9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則明確,潔凈煤技術和煤炭綜合利用等計劃將得到科技部重點支持和推廣。
    2006年7月7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加強煤化工項目建設管理,促進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要求加快焦炭和電石行業結構調整,積極采用先進煤氣化技術改造以間歇氣化技術為主的化肥行業,推動產業發展和技術升級。
    如果說,上述政策在限制傳統煤化工的同時,對現代新型煤化工還比較寬容和鼓勵的話,那么,2008年以后,國家則明顯收緊了對新型煤化工的管制。
    2008年9月4日,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加強煤制油項目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除神華集團在內蒙古和寧夏的兩個示范項目外,其他煤制油項目一律叫停。
    2009年5月18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指出,今后3年停止審批單純擴大產能的焦炭、電石等煤化工項目,原則上不再安排新的煤化工試點項目。
    2011年3月23日,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規范煤化工產業有序發展的通知》,要求在國家相關規劃出臺之前,暫停審批單純擴大產能的焦炭、電石項目;禁止建設不符合準入條件的焦炭、電石項目;加快淘汰焦炭、電石落后產能。在新的核準目錄出臺之前,禁止建設年產50萬噸及以下煤經甲醇制烯烴項目、年產100萬噸及以下煤制甲醇項目、年產100萬噸及以下煤制二甲醚項目、年產100萬噸及以下煤制油項目、年產20億立方米及以下煤制天然氣項目、年產20萬噸及以下煤制乙二醇項目。上述標準以上的大型煤炭加工轉化項目,須報經國家發改委核準。 
    由于項目審批權統一上繳至國家發改委,以致眾多此前擬化整為零獲批的煤化工項目,不得不爭先恐后地往《煤炭深加工示范項目規劃》中擠,因為只有進入這個規劃,才有望得到國家發改委核準。然而,這個已經通過國家發改委主任辦公會審議、原計劃于2012年年底發布的《煤炭深加工示范項目規劃》,時至今日也未見發布。
    即便如此,業內對煤化工的熱情依然未減。有專家和媒體在宣稱“國家鼓勵五大新型煤化工發展”的同時還表示,隨著《國家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十二五”國家自主創新能力重點建設規劃》等政策文件的公布,現代煤化工獲得了政策上的支持與鼓勵。然而,仔細核實后,這一說法并不靠譜。
    2013年1月1日發布的《國家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除用較大篇幅要求加快常規油氣勘探開發,大力開發非常規天然氣資源外,對煤化工進行了這樣的描述:總結現有煤炭深加工示范項目經驗,按照能量梯級利用、節水降耗、綠色低碳等要求,完善核心技術和工藝路線,穩步開展升級示范。
    2013年1月15日發布的《“十二五”國家自主創新能力重點建設規劃》,則根本未提及煤化工。
    也就是說,2008年至2013年5月期間,國家沒有出臺任何鼓勵和支持大規模發展煤化工的政策。即便被業內譽為對發展煤化工“明確支持”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也只溫和地提到:“要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加大天然氣、煤制甲烷等清潔能源供應。”
    2014年1月13日,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在2014年全國能源會議上明確表態:“按照最嚴格的能效和環保標準,積極穩妥地推進煤制氣、煤制油產業化示范,鼓勵煤分質利用,促進自主技術研發應用和裝備國產化。”
    至此,國家對煤化工的態度已經明朗,即:堅決遏制傳統煤化工擴張和發展;積極穩妥地開展現代新型煤化工升級示范工程建設,做好戰略技術儲備;適度布局并建好煤制天然氣項目;同時也并未表態支持和鼓勵大規模發展現代煤化工。
    項目前景?遠沒想的樂觀
    國家政策并未支持大規模發展煤化工,煤化工項目的效益與市場前景同樣不支持該行業大干快上。
    首先,煤制化肥、焦炭、電石、電石法PVC等傳統煤化工已經過了發展黃金期。
    根據中國煉焦工業協會統計,2013年,在我國取消焦炭40%的出口關稅和配額許可證雙重“利好”刺激下,國內焦炭產量和出口量雖然大幅增長,依然有38.87%的焦炭企業虧損,虧損額達117.7億元。
    “今年以來,各地壓縮鋼鐵、電石等高耗能、高污染產業規模,焦炭市場供大于求矛盾更加突出,成本倒掛愈發明顯,焦炭板塊仍在虧損。”陜煤化集團陜焦公司總經理李洋林說。
    與焦炭市場相仿,“十一五”日子還比較好過的電石行業,近兩年也在走下坡路。2012年,雖然各地給予電石企業一定的電價補貼政策,卻依然無法改變電石行業的困境。受產能過剩、能耗高、成本居高不下等諸多因素影響,這一年,電石行業幾乎全面虧損。2013年,在需求不振和產能繼續擴張的情況下,電石價格創近10年新低,行業虧損面進一步擴大。
    市場低迷同樣殃及電石法PVC行業。2011年以來,電石法PVC價格持續陰跌,且無有效反彈行情,致行業全面虧損。
    就連近幾年表現較好的煤制化肥市場,2013年也因合成氨、尿素、硝銨價格的大幅下跌導致業績變臉。中國氮肥工業協的統計顯示:2013年,氮肥行業實現利潤66.4億元,同比驟降51.4%,行業銷售利潤率僅為2.31%。
    “由于2014~2017年,仍將有大量電石、合成氨、尿素、電石法PVC項目投產,而需求難以明顯放大,加劇供大于求矛盾,使相關企業的日子愈發艱難。”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胡海峰對傳統煤化工的前景表示擔憂。
    其次,現代煤化工并非遍地黃金,一些項目潛在風險不容忽視。
    “雖然現代煤化工采用了煤炭清潔利用技術和多種先進技術組合,綜合能耗大幅下降,一些產品供需缺口較大,項目前景可期,但這并不意味著現代新型煤化工是遍地黃金,投資什么都能賺錢。”陜西煤業化工集團黨委書記華煒這樣說道。
    比如,目前煤制芳烴僅完成了工業化中試,未經工業化裝置放大試驗和運行驗證;煤制乙二醇雖然開發了5~6種不同技術,有些技術還通過了工業化中試驗證,并建成大型工業化示范裝置,但包括草酸酯加氫催化劑選擇性差、乙二醇產品質量穩定性差等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更為重要的是,隨著中國煤制烯烴、中東乙烷制烯烴和北美頁巖氣凝析液制乙烯規模的擴大,石腦油制乙烯的比例將逐漸下降,全球乙烯成本中樞和價格中樞將緩慢下移,縮小乙烯法乙二醇與煤制乙二醇的成本差距,甚至使煤制乙二醇的成本優勢蕩然無存。因此,華煒建議相關企業應特別注意控制投資煤制芳烴及煤制乙二醇的風險。
    孰冷孰熱?方向漸趨明朗
    事實上,煤化工孰冷孰熱從近兩年銀行以及地方政府的態度變化中已經有所體現。
    由于對傳統煤化工項目預期悲觀,2013年起,包括工行、建行在內的幾大銀行,紛紛出臺政策,嚴格控制對煤化工項目信貸。一家商業銀行在其《2013年度授信政策指南》中特別強調:應謹慎評估煤制天然氣、煤制烯烴、煤制油、煤制乙二醇等現代煤化工項目的技術及經濟可行性,擇優支持國家有關部門核準建設的“十二五”煤炭深加工示范項目,從嚴控制煤制化肥、焦炭、電石法PVC等傳統煤化工的信貸投放。對于生產工藝落后、規模較小的高風險企業,應加大融資清退力度;對那些項目環評和用地手續不齊全、未經有關部門核準、資本金比例不足30%的煤化工項目,不得發放貸款;對借款人或項目控股股東信用等級未達到AA-及以上、項目控股股東未提供連帶擔保、項目技術成本無明顯優勢、項目規模未達到國家規定的規模標準、無30年以上穩定煤炭供應的煤化工項目,不予貸款。同時規定:要從嚴控制對煤化工企業的流動資金貸款。
    “原規劃的二期260萬噸/年焦炭項目已被叫停,我們將把更多財力和物力用于對現有裝置節能改造、延長產業鏈和發展循環經濟上。”陜煤化集團黃陵礦業公司總經理師永貴說。
    而據了解,渭化集團45/80化肥擴能計劃、酸酸聯產醋酐項目建設計劃,現已經被10萬噸/年乙二醇項目建設計劃替代。2007~2011年,曾經高調進軍煤化工領域的聯想集團,正在陸續撤離煤化工市場;一度宣稱要持續大幅擴大煤制尿素產能的某央企,去年以來大幅壓縮了對傳統化肥項目的投入,把更多資金投入到新疆伊犁和陜西榆林等煤制烯烴項目建設上。
    不僅銀行對煤化工項目無情翻臉,就連此前充當煤化工建設主推手的地方政府,對煤化工的態度也發生了微妙變化。
    2011年前后,幾大主要煤炭凈調出省區均發布了宏偉得令人咋舌的煤化工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其中,新疆計劃“十二五”期間,投資8773億元,新增煤制尿素260萬噸、煤制二甲醚80萬噸、煤制天然氣1000億立方米、煤制烯烴100萬噸、煤制乙二醇100萬噸、煤焦化800萬噸年生產能力;山西省擬投資8000億元,形成540萬噸煤制油、100萬噸甲醇制清潔燃料、340萬噸煤制烯烴、15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100萬噸乙二醇、1000萬噸尿素、300萬噸焦油加工、100萬噸粗苯加工年生產能力;陜西省擬投資5557億元,建設27個現代煤化工項目,形成4200萬噸甲醇、1000萬噸煤制烯烴、1500萬噸煤制油年生產能力;內蒙古計劃投資4000多億元,新增876萬噸煤制油、300億立方米煤制氣、480萬噸二甲醚、180萬噸乙二醇、100萬噸煤制烯烴年生產能力;貴州省擬投資1000多億元,建設畢節、六興、黔北3大煤化工基地,新增400萬噸煤制合成氨、300萬噸醇醚、140萬噸煤制烯烴、70萬噸乙二醇、150萬噸電石、80萬噸PVC、100萬噸燒堿、1000萬噸焦炭、100萬噸焦油深加工年生產能力。
    而在今年召開的2014年地方兩會上,上述規模被明顯壓縮和調整。比如山西省要求,嚴禁上馬焦化等新增產能過剩項目。內蒙古強調:要突出抓好能源、化工基地重大項目開工建設,規模化、鏈條化、集群化承接產業鏈轉移,力爭新開工建設煤制油450萬噸、煤制烯烴220萬噸、煤制氣200億立方米等項目,不再提及煤制二甲醚項目。陜西省明確:在加快中煤榆橫烯烴、陜煤蒲城煤制烯烴示范等項目建設的同時,構建從煤油氣開采到精細化工的完整產業鏈。貴州省要求嚴格控制煤制化肥、焦炭、電石、PVC等傳統煤化工項目規模,不再支持上馬能耗高、效益差的傳統煤化工項目。新疆提出,要加快石油石化、有色、裝備制造等8個千億元產業發展,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以推進中石油“新疆大慶”計劃和中石化西部大油田計劃為契機,加快石油石化及下游產品精深加工業發展,謀劃實施地方主導自主開發大型油氣項目;加快煤層氣、頁巖氣等非常規能源勘察開發,啟動準東煤制氣項目、新粵浙管線建設,加快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
    “從地方兩會傳遞的信息不難看出,地方政府對煤化工項目的態度已經由普遍狂熱到區別對待。其中,煤制天然氣、煤制烯烴、煤制油等新型煤化工和精細化工項目成為地方政府關注與支持的重點,焦炭、化肥、氯堿等傳統煤化工項目則遭到冷遇并將被遏制。”陜西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吳剛這樣分析。
    “地方政府的態度變化符合客觀規律和市場規律。”中科合成油工程公司技術顧問唐宏青這樣評價。他說,2012年,中國天然氣缺口達300億立方米,2013年增至534億立方米,乙烯當量進口量更超過1000萬噸,預計2015年天然氣對外依存度超過35%,2020年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60%,均存在較大的市場空間。這表明中短期內,投資煤制氣、煤制油、煤制烯烴項目的綜合風險較小,也會帶來較好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謝克昌院士表示,新型煤化工產業有助于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的實施,發展勢頭不可阻擋。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下降,新型煤化工的活力將大大增強,前景持續向好,國家與地方政府理應區別對待,擇機穩妥推動。
    華煒則冷靜地表示,雖然一些新型煤化工項目具備較好的前景,但仍需通過煤分質利用,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綜合成本,提高項目收益。
    他說,從長遠看,無論傳統煤化工還是現代煤化工,都將受到二氧化碳排放、水資源短缺制約,甚至可能遭遇頁巖氣、煤層氣,尤其可燃冰規模化開發的挑戰。為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無論煤制烯烴、煤制天然氣,還是煤制油項目,都應借助煤的分質利用,先抽提煤焦油等煤中輕質易揮發組分,對其進行深加工,生產“三苯”、酚、蒽、吡啶、碳纖維及清潔燃料油等高附加值精細化工產品,再用提取了煤焦油等輕質易揮發組分的焦炭(焦粉)進行發電或造氣,生產電力及其他化工產品,這樣才能實現煤炭分質分級高效清潔利用和物盡其用,大幅提升資源利用水平和能源效率,降低項目成本,提升項目綜合效益和產品市場競爭力,促進煤化工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