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代煤化工發展起步較晚,目前已經具有一定的競爭力,但占有的市場份額較小,產品在市場中暫時還沒有定價權。日前,2014第五屆中國(北京)國際煤化工展覽會在京召開。據主辦方介紹,當前煤化工行業的投資機遇受到了國際國內投資者的高度重視,煤化工產業發展勢頭將進一步高漲。業內人士認為,發展煤化工一定要考慮項目存在的風險性以及經濟效益的可行性。
煤化工要求條件高
目前,我國在建和擬建的煤化工項目多達104個,在政策及企業投資的支持下,我國煤化工項目建設將在“十二五”期間進入高峰期。而隨著煤炭價格的快速下跌,原油與煤炭價格比進一步擴大,從而使得煤炭作為原材料的成本優勢得到提升,煤化工的經濟性逐步顯現。
當前,我國獨特的能源結構進一步提升了發展煤化工的必然性,但是對現代煤化工項目及其煤炭開采項目實行嚴格的核準制度和準入條件,部分煤化工產品由政府主導定價,不同產品實行不同的鐵路運價等,將直接或間接影響煤化工項目的經濟效益。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化工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牛新祥認為,煤化工經濟效益取決于其產品與石油化工產品的競爭,最終取決于煤化工主要氣化技術的成熟度、資能耗、碳排放以及生態環境等諸多方面。
煤化工屬于投入產出巨大的行業,資源的消耗量大,包括煤炭資源、水資源、電力資源、土地資源等,對交通運輸、地區社會經濟配套、生態環境狀況等建設條件要求高。而我國煤炭資源大多分布在邊遠地區,遠離煤化工產品市場,存在交通運輸瓶頸。同時,不同地區煤炭資源稟賦差異較大,投資差異大,對項目的運營產生較大影響,導致項目間效益差異,因此項目的廠址選擇尤為重要。煤化工行業“三廢”和碳排放量較大,對生態環境影響大,企業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成本高。目前,我國對煤化工項目提出碳減排潛力要求,未來若干年內,有可能實行碳稅或收費政策,屆時將極大降低煤化工企業財務效益。
煤化工經濟性測算
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煤化工產品的生產國,并已進入由傳統煤化工向現代煤化工轉變的戰略轉型期,呈現產業快速發展、產業布局不斷優化、工程示范成果重大、科技創新成效顯著等特征。今后20年,隨著工業化技術的不斷突破,煤化工產業將迎來重大的發展機遇。在目前市場狀態下,煤化工大部分產品還是與石油化工行業競爭,但煤化工產品定價權基本掌握在石油化工行業。
據市場定價機制,大部分煤化工產品與石油價格直接掛鉤,原材料煤炭與電力等與石油間接掛鉤,因此煤化工行業通常以原油價格體系測算產品競爭力。根據經濟測算結果,在完全市場價格體系下,原油價格在80~100美元/桶范圍內,煤制烯烴和石油化工均有較好的經濟效益,但隨著原油價格的提高,煤制烯烴效益明顯好于石油化工。在原油價格100美元/桶的情況下,煤制油生產具有經濟性,原油價格越高,經濟性就越好。
根據預測,在未來若干年我國有可能強制實行碳減排。根據計算,與石油化工相比,煤化工單位相同產品碳排放是石油化工的3~7倍。按照目前科研機構的實驗效果以及世界各國執行情況,可假設碳減排的費用為200元/噸,按照煤化工噸烯烴碳排放高于石油化工7.3噸計算,煤制烯烴產品將增加成本約1460元/噸。以此為基準,實行碳減排后,在原油100美元/桶價格體系下,煤化工可以承受,原油低于100美元/桶時,煤制烯烴項目經濟上難以承受。
同樣,假設碳減排的費用為200元/噸,按照煤化工噸油碳排放高于石油化工7.4噸計算,煤制油產品將增加成本約1480元/噸。以此為基準,實行碳減排后,在原油110美元/桶價格體系下,煤制油可以承受,原油低于110美元/桶時,項目經濟上難以承受。假設碳減排的費用為200元/噸,按照煤化工噸乙二醇碳排放高于石油化工2.3噸計算,乙二醇產品將增加成本約460元/噸。以此為基準,實行碳減排后,由于煤制乙二醇相對于石油化工行業乙二醇競爭力較好,對煤制乙二醇影響不大,在原油100美元/桶時,煤化工仍可以承受。假設碳減排的費用為200元/噸,按照煤化工千立方米天然氣碳排放高于天然氣開采5噸計算,標準狀態天然氣產品將增加成本約0.10元/立方米。從價格來看,我國目前化石能源開采天然氣門站價格在1.50元/立方米左右,煤制天然氣無法與之競爭。
警惕煤化工風險
根據測算,煤制烯烴、煤制油、煤制乙二醇在原油100美元/桶價格體系下,具有一定的競爭力。但煤化工項目存在市場、資源、技術、環境、政策、經營、管理、投資、財務等諸多風險。
從煤化工經濟效益角度來看,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煤制油的主要財務風險在于技術成熟度,關鍵在于項目建成投產后,是否能夠順利達產。一旦項目達產達標,其市場風險基本釋放。在高油價的情況下,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煤制油對煤炭價格承受能力強,受市場波動影響小于石油化工。但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煤制油產品單位用水量大、污染排放物多、能耗高,國家一旦征收污染稅(環保稅)、二氧化碳排放稅(費),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煤制油成本的提高將大于石油化工。
而煤制天然氣和煤制化肥,由于發展具有明顯政策導向,存在政策性定價和區域性差異,市場價格需要規范。其中,煤制天然氣的主要財務風險在于技術成熟度、政策和調峰。首先項目建成投產后必須順利達產,其次是國家產業政策能夠使天然氣保持一個合理價格,最后是項目必須解決調峰問題,一旦其中一個因素不能滿足要求,都將導致項目難以運行。
煤制化肥的主要財務風險在于交通運輸條件和政策變化以及同行業固定床白煤技術路線的競爭。在目前市場條件下,粉煤氣化生產尿素的競爭優勢在于煤炭生產區建設,而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是把“雙刃劍”。
同時,化肥鐵路運輸國家實行的是比煤炭運輸更為優惠的價格,隨著市場化的進程,一旦國家取消優惠運價政策,相對于其他煤化工產品,尿素屬于低價值產品,運費上漲將給化肥企業帶來財務風險。而且,未來化肥行業競爭愈演愈烈,產能過剩也將導致化肥企業財務風險。不過,隨著建設條件的改善和規模化,煤化工需逐步降低投資、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排放、不斷提高產業競爭能力,應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局面,以滿足生態與環境的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