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企陷入大范圍虧損、煤炭行業供需矛盾尖銳的背景下,政府層面頻頻出臺煤炭救市政策。10月8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宣布調整煤炭進口關稅,規定從10月15日起,取消多個煤種的零進口暫定稅率,實施3%至6%不等的最惠國稅率。
業內人士指出,實施該項政策的目的在于限制煤炭進口,緩解國內供應壓力。據悉,該政策實施后,我國幾乎所有主要的進口煤種都恢復了最惠國稅率,進口煤炭的成本將提高20-30元/噸不等。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規定,自2014年10月15日起,取消無煙煤、煉焦煤、煉焦煤以外的其他煙煤、其他煤、煤球等燃料的零進口暫定稅率,分別恢復實施3%、3%、6%、5%、5%的最惠國稅率。
鋼聯煤炭網分析師陳燕燕表示,這5大煤種中包括了動力煤,加上此前取消了零進口暫定稅率的褐煤,此項政策實施后,幾乎所有主要的進口煤種都恢復了最惠國稅率。
據悉,去年8月26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通知稱,從8月30日起,取消了褐煤的零進口暫定稅率,恢復實施3%的最惠國稅率。
據了解,煤炭產品零進口暫定稅率已經實施多年。卓創資訊分析師劉冬娜表示,此次取消5大進口煤種的零進口暫定稅率,將給進口煤炭增加20-30元/噸的成本。
前述分析人士均表示,實施該項政策的目的在于限制煤炭進口,緩解國內供應壓力。海關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煤炭進口3.27億噸,同比增長13.4%,創下歷史新高。
而在中國煤炭企業整體陷入大面積虧損的背景下,進口煤對市場的沖擊影響凸顯。據悉,在此前的煤炭行業脫困會議上,有接近決策層人士指出,自2012年下半年以來,在煤炭消費增速放緩,產能建設超前,進口煤大幅增加的多重影響,煤炭市場下行壓力加大,煤價下跌,庫存上升,貨款拖欠,導致企業虧損面加大,經營困難加劇。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7月底公布數據顯示,煤炭企業的虧損面已經超過了70%以上,有50%以上的企業出現了減發、欠發、緩發職工工資的現象,貨款拖欠大幅度增加。
此前,國家發改委等六部委還聯合制定《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規定,自2015年1月1日起,企業所銷售使用商品煤中的硫含量等指標要符合要求。該辦法中明確指出,對于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珠三角限制銷售和使用灰分(Ad)≥16%、硫分(St,d)≥1%的散煤。
而此項規定也被市場解讀為政府層面為幫助國內煤炭企業脫困,用限制劣質進口煤、壓低進口煤量,來緩解國內煤炭市場所面臨的壓力。
另外,劉冬娜指出,隨著國內煤價的持續下跌,目前進口煤的價格優勢已經有所削弱。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我國煤炭進口20176萬噸,同比減少5.3%,其中,8月份我國煤炭進口量降至1886萬噸,環比下降18.11%,同比下降27.3%,已經連降6個月。
需說明的是,有業內人士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東南亞國家聯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此次關稅調整范圍不包括印尼和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預計對這些國家的煤炭進口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