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煤化工行業在相關產業政策的鼓舞之下,呈現如火如荼的增長之勢,但又因該行業環境污染事件頻遭曝光,而倍受質疑。
一直以來,現代煤化工技術被冠以清潔的環保理念,甚至有業內人稱其為零排放,一時間關于煤化工的各種概念層出不窮。
然而,業內對現代煤化工技術零排放觀點素有爭議。甚至有聲音認為,現代煤化工廢水零排放,實際是一個偽命題,截至目前沒有一家煤化工企業真正能做到純零排放。
尷尬處境
縱觀我國煤炭資源布局,其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區,而這些地區長年干旱少雨,水資源匱乏,生態系統也相當脆弱,而現代煤化工項目則恰恰集中在這些區域。從目前階段的技術來看,其工作過程很難離開水的作用,現代煤化工生產廢水經過技術處理后,雖然可以實現達標排放,但因為國內承載這些項目的區域,水資源緊張,水資源自然凈化系統較差,這樣導致廢水零排放實際很難做到。同時,煤化工項目存在著高耗能、消耗大量水資源的問題,也同樣遭業內詬病。
“煤化工項目一直受到環境主管部門的重點監管。”北京師范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陳彬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另據新華能源了解,在煤化工企業集中的內蒙、山西、陜西等區域,當地環保部門也經常掛牌督辦與煤化工相關企業的污染事件。
無法否認,目前煤化工項目暴露出來的廢水和煙氣污染問題并非個案,以煤氣化為龍頭的煤化工項目,在近幾年投產后都出現類似的種種環境問題。本以為能為煤炭資源升級利用煤化工技術,卻不斷遭遇環保危機。
對于煤化工企業的環保困局,官方的一個舉動,所表達出的態度,讓該行業萌生了更多不確定因素。
2014年7月17日,國家能源局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了《關于規范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產業科學有序發展的通知》。通知稱,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局正在研究制定《關于有序推進煤制油示范項目建設的指導意見》和《關于穩步推進煤制天然氣產業化示范的指導意見》,近期將發布實施。
隨后不久,上述兩份指導意見的草案開始征求意見和修改。然而,時至今日再無下文。據發改委相關官員對媒體稱,這兩份指導意見已經擱置,因為“爭議比較大,條件不成熟”。
事實上,煤化工目前面臨的窘境不僅僅是環保問題。
據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首席專家舒朝霞介紹,以丙烯系為例,2020年前我國將有26套甲醇制烯烴裝置、1套甲醇制丙烯裝置投產,新增丙烯產能近800萬噸/年;還有19套丙烷脫氫裝置投產,新增產能1004萬噸/年;新增煉油及裂解副產的丙烯產能900萬噸/年。
如果以上裝置產能均能實現,到2020年國內丙烯產能將達4500萬噸/年。“就算部分產能存在資源及項目不落實,到2015年我國丙烯產能也會達到3000萬噸/年,2020年將超過4100萬噸/年。”舒朝霞說。
而根據丙烯下游衍生物需求折合計算,到2015年我國丙烯當量需求是2960萬噸,2012-2015年的年均增長率為7.6%。2020年預測丙烯當量需求是3800萬噸,2015-2020年的年均增長率為5.3%。這樣一比對,預計2020年,我國丙烯能力就會出現過剩。
其次,多數煤化工項目經營不善,難以盈利的信息,近年來也一直頻現報端。
據公開資料顯示,中海油包頭煤化工公司的業績并不好,2013年虧損1283.89萬元。無獨有偶,據南都報道,2014年8月中下旬,大唐公司因為準備把煤制氣項目賣給神華公司而停產,進行相關的整理核算。
困中求變
我國明確提出要建設生態文明,擺在面前的似乎只有兩條路,要么積極接受挑戰,要么被淘汰出局。煤化工企業要實現轉型升級,首先要實現企業環保的轉型升級。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在區域污染物總量控制、項目環評審批、項目建成后的環保監管方面要求更加嚴格,對煤化工行業未來發展必將產生重大影響。”北京火德恒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興道表示。
此外,我國在2013年公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提出對全國47個城市新建火電、鋼鐵、石化、化工等項目要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盡管煤化工行業的具體限值還沒有制訂出來,但“新的法律法規實施以后,煤化工企業的環保壓力將會更大”,王興道分析認為。
但業內也有聲音認為,環保政策的日趨嚴格,帶給企業的不僅僅只是壓力,也將暗含許多機遇。
中國石油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馮連勇就認為,國務院出臺的大氣污染防治十條措施明確提出“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加大天然氣、煤制甲烷等清潔能源供應”,這些政策的出臺,對煤制天然氣在內的一些煤化工項目是絕對的利好消息。
馮連勇分析稱,我國今后推廣的清潔高效的新型煤化工,盡管不是降低污染的最佳選擇,但卻是最現實的選擇。大氣污染嚴重的重要原因,就是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燃煤已成為中國最主要的污染源。中國現有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在短期內很難發生改變,如何提高煤炭的清潔利用率成為降低污染的關鍵,而新型煤化工提供了一條可供選擇的道路。目前新型煤化工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以生產石油替代品為方向,可高效利用煤炭資源,兼具節能、環保、減排等特點。以煤制天然氣為例,相比直接燃燒煤來說,天然氣可減少污染,節能降耗。
“從這個角度來講,環保新政對煤化工發展又是個難得的機遇。”馮連勇說:“煤化工審批項目多半為天然氣項目,就是國家出于提高天然氣能源占比的考慮。”
王興道分析稱,目前我國煤化工行業處于一種迷茫期,政策面打壓及產能過剩問題無疑給了正在發展中的煤化工當頭一棒。但隨著煤質烯烴以及煤制油等新興行業投產及有效運行,煤化工行業或漸入佳境。從政府調控和產業發展看,“綠色、環保”將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然方向。
如何降低煤化工企業的污染和排放問題,已經成為煤化工發展中的重要課題,加緊攻關研究,找出技術可靠、成本低廉的實用方法,才是未來產業發展的有力方向。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胡遷林之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水資源和環境制約等問題是煤化工產業發展中的瓶頸,與其他新興產業起步一樣,關鍵看我們如何對待。只要正視、不回避這些問題,采取積極措施,目前,煤化工所面臨的行業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