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今年初發布的《2017年全球風險報告》顯示,環境是全球風險格局中的核心風險,未能調整和減緩氣候變化風險,被首次在調查中列為發生概率高、影響力大的風險之一。在6月27日舉行的夏季達沃斯“戰略動態:能源系統”分論壇上,與會嘉賓認為,作為影響氣候變化的重要因素,能源應加速向清潔化轉型,這種轉型離不開能源技術和國家政策的雙重保障。
“當前能源市場處于過渡階段,2016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取得了60%的大幅增長,煤炭消費連續兩年降低,總體碳排放量沒有變化,這樣的數據說明我們在能源控制上有進步。”BP(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楊筱萍說。
數據向好的背后是可再生能源技術的進步和成本持續下降。美國StemInc.公司CEO約翰·卡林頓表示,規模是降低成本的重要因素,很多新能源技術的成本在快速下降。隨著電動汽車使用效率的變化,二級能源的使用市場在2年到3年內會非常重要。
雖然可再生能源的地位日益重要,但在與傳統能源競爭中仍然處于不利位置。“為了達到《巴黎協定》的規定,我們還需要采取更多行動,比如增加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比例,進一步提高能效,同時增強對創新型能源公司的投資,幫助其能源技術商業化。”楊筱萍認為,技術創新將是增強清潔能源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事實上,區塊鏈技術已經在德國電動車的推廣上起到重要推力作用。“區塊鏈技術可以使機械之間以最優方式自動交易。”德國能源公司InnogySE區塊鏈專家卡斯滕介紹說,通過區塊鏈實現數字化,德國所有的電動汽車和充電樁、充電樁和充電樁之間都能夠連在一起,實現交互。這一技術使車輛交易、用能成本大幅下降。
“中國現在有特高壓輸電技術和先進的調峰技術,可再生能源的成本也比較低,但是發電小時數仍然不夠。”在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看來,政策對于引領可再生能源的投資非常重要,對于新增新能源裝機,政府需要引導企業到能源需求地建設分布式電站;對于現有電站,則需要強制確定可再生能源上網的比例。
卡斯滕說,中國發展新能源是采取“從上往下”的做法,德國則是“從下往上”的政策,比如政府通過補貼,讓偏遠地方家庭也買得起太陽能板,并能享受稅收優惠等。
在政策方面,碳交易被認為是推動可再生能源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現在有很多非常先進的清潔能源技術,但由于成本太高沒有普及。如果有一個經濟性碳價,能源過渡將更具有持續性和激勵性。”楊筱萍認為,一旦確立了碳價和最低碳排放標準,有些工廠如果達不到最低水平,需想辦法降低,否則將付出額外費用。
“中國正實施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綠色電力證書也開始交易,明年還有強制配額制度。傳統能源公司不轉型將越來越困難,雖然轉型不易,但向可再生能源轉型是必須的。應研究好的政策,使人們作出正確的選擇。”林伯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