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焦化技術是一種最原始的生產液體的方法,烴類液體作為煉焦過程的副產品。由于高溫焦化過程生產的液體含量較低(<5%),且液化成本高,因此傳統的高溫焦化工藝不能滿足商業化生產液體燃料的需要。
溫和熱解也是一種焦化技術,但操作條件相對不太苛刻。溫和熱解工藝包括:將煤加熱到450~650°C的高溫(高溫焦化工藝中的溫度高達950°C),在熱分解的過程中趕出原煤中的揮發性物質,在處理過程中,通過熱分解生成其它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溫和熱解工藝中的液體燃料產量比高溫焦化工藝要高,但至多仍不超過總產量的15~20%。主要產物中降低了氫和雜原子的含量。美國在這一工藝的研究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主要是通過將煤中的氧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脫除,并減少硫含量的途徑提高低階次煙煤和褐煤的性能,提高其發熱量。目前至少有一種液化工藝已經達到半商業化生產的規模。考慮到這些技術對燃料加工所帶來的巨大市場前景,我們可以認為,盡管這些工藝的液體燃料產率較低,但它們必將對全球液體燃料的供應產生重大的貢獻。
通過快速熱解的途徑可以獲得較高的液體燃料產率。這些工藝的操作溫度可達到1200°C,煤的停留時間大大縮短,至多為幾秒鐘。快速熱解工藝主要是為了生產化工原料而不是液體燃料,原因是從經濟上講生產液體燃料是不合算的。快速熱解工藝可能還存在未解決的工程問題。
所有的熱解和焦化工藝都存在這樣一個缺點,如果原料煤中的氫含量提高到可蒸餾液體的程度時,殘留固體中的氫含量必須被減少。所生產的液體燃料的質量仍然比較低,需要采取專門的處理措施來清除固體雜質和水分。經這樣處理后的液體產品可以摻合生產加熱燃料和固定式渦輪機用的燃料。如果原產品不混合來使用,或者被用作運輸燃料,仍需要進一步的處理。需要混合和傳統的精制加工使液體產品經濟可行。但目前這一設想還沒有成功地付諸實施。
最近,人們的興趣集中在美國開發的煤的提質加工工藝上。至少有三項技術已經達到了中試規模。這些工藝的主要不同之處在于熱解反應器的設計上。其中煤炭制取液體燃料(Liquids from Coal,LFC)工藝自1992年已經投入商業化生產。F+ LFC工藝是由SGI國際公司研制的一種旨在改善煤炭性能的溫和熱解方法。可生產兩種可銷售產品:一種是被稱為"工藝衍生燃料"(process-derived fuel,PDF)的低硫、高熱值固體;另一種是被稱為"煤炭衍生液體"(coal-derived liquid,CDL)的烴類液體。PDF的產量遠遠大于CDL的產量。
煤炭被粉碎和篩選,然后在一個旋轉的篦式干燥器上被熱氣加熱。對這些固體原料的溫度控制非常重要,因為加熱的目的就是為了減少原料中的水分,而不能導致其結構的改變,從而盡量把早期氣產率降為最低限度。被干燥后的煤隨后進入主旋轉篦式熱解器,被循環的高溫氣流加熱到540°C。此時,精確控制固體原料的加熱速度和停留時間至關重要,因為這些參數影響著產品性能。固體原料被從熱解器中排出之后,進行冷卻,然后經過鈍化處理,其中包括經過振動流化床,被含有固定氧含量的氣流處理。PDF產品經過輕度的氧化之后便穩定下來,避免了隨后發生自燃現象的危險。
離開熱解器的氣流被在一個急冷塔中冷卻,CDL冷凝,水分留在氣相中。經過冷卻的大部分氣體被重新循環進入熱解器中,一部分氣體被在熱解燃燒器中進行燃燒,產生工藝過程所需要的熱量。剩余的氣體進入干燥燃燒器中被燃燒,加入干燥器的氣體循環過程中。氣體中的顆粒雜質和硫氧化物被使用濕式滌氣方式從氣體循環過程中除去。滌氣器中吹掃液體被排到池中蒸發。
經過適度氧化之后,生成的PDF產品是一種低硫反應性燃料,適合用于粉煤噴吹燃燒鍋爐,因此將經過鐵路運到各電站;另外生成的CDL性能相當于6號燃料油,也被經過鐵路運到燃料油銷售商。
(王瑗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