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編制“十三五規劃”的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院長顧宗勤日前在2014年中國國際石油化工大會上透露,石油化工“十三五”規劃或將圍繞石化產業優化、化工新能源、化工新材料和傳統化工升級四大重點領域布局。
上述會議釋放出的信息同時顯示,盡管市場需求增速放緩和產能過剩壓力依舊存在,但不少大型跨國公司對中國石化市場依舊充滿期待。
中國石化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胡遷林對此表示,能源局即將出臺專項煤化工的產業規劃,監管層近期將對煤化工產業發展提高行業準入門檻。
中國石化市場仍被看好
中國石化聯合會9月12日發布的《未來十年世界石油化學工業發展趨勢和中國創新發展機遇》顯示,未來10年中國石化產業雖然面臨產業層次不高、創新體系不完善等一系列挑戰,但也面臨著全新機遇。
沙特基礎工業公司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阿爾-馬迪在上述大會上表示,到2020年,全球增長需求量將有50%來自于中國,中國將為世界石化市場帶來良好發展動力。這無疑是對中國石化行業的肯定和期許。
不過,中國石化企業與跨國石化企業相比,仍然存在不小差距。中國石化聯合會會長李勇武指出,中國主要生產大宗基礎性化工原料和產品,總體上處于產業價值鏈中低端。
多位中外石化企業高管認為,從這一層面看,跨國企業具有技術、管理以及人才等優勢,主要生產高端化學品,距離終端市場較近,為中外石化企業合作提供了十分廣闊的前景。一位來自加拿大的石化企業代表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他們正計劃在中國尋找更多的合作伙伴。
另外,“十二五”規劃以來,中國石化民營企業的發展態勢良好,在行業經濟總量比重不斷攀升。根據李勇武提供的數據,2013年底,中國石油與化工工業非公經濟企業數量達到了26000多家,資產總值5.1萬億元,占全行業的48.4%;主營業務收入7.55萬億元,占全行業的56.7%;利潤總額7300億元,占全行業的41.2%,非公經濟已經占據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的半壁江山。
多位跨國公司代表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國是人口大國,消費增長和消費結構的升級,都增加了對石化產品的需求。汽車、建材等傳統下游行業的平穩較快發展,也保持了對石化產品的旺盛需求。
建設七大石化產業基地
從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傳出的消息顯示,《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目前已制定完成,方案提出,將推動產業集聚發展,重點建設七大石化產業基地,同時推進現代煤化工升級示范。
“產能過剩是做十三五規劃最大的難題,預計十三五期間可能會好一些,但真正解決很難。”顧宗勤在上述會議上表示。
顧宗勤透露,石化化工 “十三五”規劃或將圍繞石化產業優化、化工新能源、化工新材料和傳統化工升級四大重點領域布局。石化產業優化包括提升油品質量,化解過剩產能,煉油行業整體開工率由2013年的近70%提高到2020年約75%。此外,推進烯烴、芳烴、有機原料產業的原料多元化。
顧宗勤說,“十三五”期間,我國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等化工新能源產量規模將由2013年的千萬噸級提升至2020年億噸級,化工新材料以高端聚烯烴塑料、工程塑料、特種橡膠三大重點領域為突破,帶動化工新材料整體自給率由2013年的60%提高到2020年的80%以上。
另外,胡遷林透露,能源局即將出臺專項煤化工的產業規劃。監管層近期對煤化工產業發展的思路為,先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其后將總結示范經驗,調整產業合理規劃布局;加強監督,有序發展現代煤化工。
對于中國煤化工產業的發展前景,德國巴斯夫集團副董事長薄睦樂認為,新的工藝將快速拓展中國的煤化工產品組合。他在上述會議上表示,所謂的“老式”煤化學品及其價值鏈,比如利用電石制乙炔再生產聚氯乙烯,一直是中國煤化工的支柱。但目前形勢正在快速變化。一方面,行業有能力使這些一度被遺棄的技術重新煥發活力;另一方面,行業正在積極追求新的替代路線。